162新年的第一天-《遇见刚好的爱情》
第(3/3)页
陈雅说:“嗯,我知道。我想让你给我讲这方面的知识,广度上讲祭祀这方面的东西。”
时优良已经猜到是这个结果,点了点头:
民族的不同,构成各具风格的祭祀文化。历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门历史文化。自古祭祀对象分为三类:天神、地只、人神。天神称祀,地只称祭,宗庙称享。
古代“神不歆非类,民不祀非族“,祭祀有严格等级。天神地只由君主祭,诸侯大夫祭山川,士庶祭祖先和灶神。所以,“祭祀“也意为敬神、求神和祭拜祖先。
祭祀二字,祭侧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汇报工作。
祀侧重的是,希望天地祖先,对自己未来的新工作,给予新的指导、教诲和启发。祭的上半部分,左边是牲肉,右边是一只手,下面是神。祀,左边是神,右边是巳。
巳也,四月,阳气巳出,阴气巳藏,万物见,成文章,故巳为蛇,象形。在中华文化中,阳为吉,阴为凶。
历史文化中的神,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种妖怪,而是主导阴阳二气造化的自然力量,通过祭祀,可以申请让这个力量,出阳藏阴,便可趋吉避凶,趋福避祸。
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,神灵的产生是有其发展过程的。
在人类的早期时代,人们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。
天上的风云变幻、日月运行,地上的山石树木、飞禽走兽,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,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。
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,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;人类感激这些神灵,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,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,求其降福免灾。
造化之良能曰神,造化之隐迹曰鬼。封禅,指的是祭天祭地,君主向天地汇报自己的工作,而平时我们提到的祭祀的对象则是,自然神和祖先神。
《礼记.曲礼》谓:“非其所祭而祭之,名曰淫祀。淫祀无福。“也就是说,这种淫祀,不仅不会有福,相反还会遭致祸殃。
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,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、地、人,《礼记·礼运》称:“夫礼,必本于天,肴于地,列于鬼神“。
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,周代最高神职“大宗伯“就“掌建邦之天神、人鬼、地示之礼“。《史记·礼书》也说:“上事天,下事地,尊先祖而隆君师,是礼之三本也“。
第(3/3)页